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2025-07-03
来源:

2025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题(含完整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

A.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B. 柏拉图的《理想国》

C. 拉伯雷的《巨人传》D.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2.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B

A. 《教育学》B. 《新教育大纲》

C. 《论共产主义教育》D. 《民本主义与教育》

3.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

A. 教育经济学B. 教育学

C. 心理学D. 学校管理学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

A. 政治经济制度B. 生产力水平

C. 社会文化D. 科学技术

5.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D

A. 生物进化论B. 黑格尔哲学

C. 政治经济学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 进行科学发现B. 进行技术发明

C.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 对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7.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 教学B. 德育

C. 管理D. 科研

8.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C

A. 课程目标B. 课程计划

C. 课程标准D. 课程类型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C

A. 心理过程B. 信息过程

C. 认识过程D. 实践过程

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 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 了解和研究学生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2.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 师生共同参加的B. 学生自愿选择的

C.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 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错误

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传递与保存文化:教育通过培养人,将人类积累的文化代代相传,使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传播与交流文化:教育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如留学生交流、学术研讨等;选择与提升文化: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选择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内容传递,提升文化质量;创造与更新文化: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文化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创新也是文化更新的体现。

2.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案复杂性:教育对象、任务、过程具有复杂性,需因材施教;创造性:教学方法需创新,要因材施教,还需具备教育机智;连续性和广延性:工作时间无严格界限,教育范围不仅在课堂;长期性:人才培养周期长,教育效果滞后;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自身是教育重要因素,言行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劳动方式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群体性:教师个体教学,学生成长是教师群体努力结果。

3.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

答案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基本途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品德,通过劳动实践进行德育;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组织班级活动进行德育;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开展思想性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论述题(本题 15 分)

联系实际,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答案: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德育: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良好道德品质,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情怀;智育: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如学校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知识与思维能力;体育:传授健康知识技能,发展体力、增强体质,如体育课和运动会锻炼学生体魄;美育:培养健康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创造美能力,如美术、音乐课程提升审美素养;劳动技术教育:引导掌握劳动知识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如手工制作、农业劳动实践培养劳动能力。

五者相互依存、促进、制约,构成有机整体。德育为方向和动力,智育是知识基础,体育是物质前提,美育协调发展,劳动技术教育融合各育并在实践中体现价值。例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既锻炼体魄(体育)、掌握劳动技能(劳技),又培养道德品质(德育)、感受美(美育)、运用知识(智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B

A. 见风流泪B. 谈梅生津

C. 睹物思人D. 望而生畏

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A

A. 反射B. 反射弧

C. 条件反射D. 无条件反射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B

A. 正比关系B. 反比关系

C. 对数关系D. 常数值

4.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

A. 宽大效应B. 晕轮效应

C. 中心品质D. 刻板印象

5.短时记忆的容量所包含的组块数是(C

A. 410B. 57

C. 59D. 79

6.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称为(B

A. 智力技能B. 操作技能

C. 认知策略D. 动作技能

7.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D

A. 强烈B. 较弱

C. 微弱D. 中等

8.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D

A. 生理与安全需要B. 社交与尊重需要

C. 求知与审美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

9.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人支配,接受他人指挥的心理现象是(C

A. 从众B. 服从

C. 顺从D. 暗示

10.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A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

C. 快慢交替D. 匀速进行

11.性格的 ABC 理论属于(D)的内容。

A. 行为矫正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

C. 人本主义疗法D. 合理情绪疗法

12.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是(C

A. 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B. 无异常行动

C. 无心理疾病D. 人体各系统发育良好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随意后注意和随意注意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错误

2.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正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述注意的品质。

答案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案学习材料的性质:有意义、形象、感兴趣的材料遗忘慢;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数量多遗忘快,过度学习达 150% 效果最佳;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重要、长久任务记忆更牢固;识记方法: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遗忘慢;时间因素:遗忘先快后慢;情绪和动机:消极情绪、缺乏动机易导致遗忘。

3.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答案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气质表现较早,性格表现较晚;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四、论述题(本题 15 分)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批评,让学生敢于表达想法;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如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解题方法;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避免单一标准化考试,增加开放性、创新性题目。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对学生的疑问耐心解答并引导深入探索;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尊重学生不同观点和想法;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如通过联想、想象训练激发灵感;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如讲述科学家创新故事。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练习;

推测与假设训练,让学生对事件发展、结果进行推测;

自我设计训练,让学生自主设计项目或作品;

头脑风暴训练,组织小组讨论,鼓励自由联想、大胆发言。例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立意,运用发散思维写作;在科学课上,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推测与假设,培养创新思维


分享